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22日 09:57:17 阅读数:2人阅读

位于太原市中心的解放路东、府东街北的山西省人民政府迁址后,经过几年的改建成为“晋商博物馆”。尽管人们对这个历史上始终是山西最高衙门的地方改成“博物馆”多有歧义,但前来免费参观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而由曾任省委书记的胡富国亲笔题写的“梅山”则是游客必到之处。

梅山实际并无梅,据说最早是存放煤炭堆的地方,供衙门内房舍取暖做饭,由于煤堆很大,人们便称作“煤山”。但称之为“煤山”又有些名不副实,没有那么高大上。满清时期张之洞曾出任山西巡抚,感觉府衙内无山无水便是“无靠山”,就在原堆煤的地方堆石成山,人为造就成为一片风水宝地,以图官运亨通,长治久安。不料想靠山山崩靠水水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大清帝国268年的统治,阎锡山一跃成为山西的大都督。为了巩固政权,命人加高和拓宽了原来的煤山,改名为“进山”,意为“前进登高”,(与后来阎锡山又主持成立“进山中学”也是此意。解放后进山中学曾一度改为太原六中,现在已经恢复原名,仍为“进山中学”)并在山上修建钟楼名为“进山楼”,成为当时太原城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站在钟楼上腑瞰整个太原城一览无遗。1937年日本侵华攻入太原城,钟楼被炸毁,徒留断壁残垣。日本投降后复建,1949年4月24日解放太原,部分敌伪占据煤山顽强抵抗势不投降,迫不得已解放军动用山炮再次将钟楼炸毁。

1952年,重新整治梅山,新建的梅山钟楼高20余米,位于梅山之巅,为钢筋水泥结构,外表呈朱红、银白相间色,稳坐于铁栏环绕的平台之上。拾级而上,凭栏远眺,太原全城(当年的太原城)尽收眼底。钟楼上直径两米的大钟,正点报时,悠扬悦耳,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城一大景观,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

文革时期,山西太原工人和学生组成不同的几大派别,以学生为主体的“兵团”和“红联站”和以工人为主体的“红总站”分分合合,明争暗斗,发展到后来势如水火,梅山钟楼处红总站的枪声打死红联站太钢工人李成义和十中学生孟玲玲,造成轰动一时的“九五事件”。随后红联站就此事排演出了大型歌舞剧《晋阳红旗颂》,在五一广场演出,盛况空前,万人空巷,影响很大。后来参与组织“九五事件”的“决死纵队”司令杨承孝被枪决,与之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主要原因是与时任山西省委书记卫恒被致死有关。现在的年轻人对那场“革命”没有多大的兴趣,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而当年那场闹剧中的各种角色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徒留一声叹息……

俱往矣!时至今日,梅山百年钟楼恢复原貌更加靓丽光彩,那苍劲有力的钟声依然回荡在古老晋阳大地的上空。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胡富国亲笔题写“梅山”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旧时的进山楼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被日本兵炸毁钟楼的断壁残垣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今日之钟楼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远眺钟楼甚是宏伟壮观

幸存者1937梅山回家(梅山与百年钟楼)

入夜的钟楼更是风情万种,霞光万道,熠熠生辉。